身材高大、腰桿筆挺,談及革命往事時,思路敏捷、精神矍鑠,今年91歲的李雄老人,是中國能建廣電工程局離休職工,至今已有62年黨齡。 改名換姓 投身革命 “家里沒有田地,三餐吃不飽,生活非常艱苦?!崩钚刍貞浀?。1930年10月,李雄出生在廣東梅州興寧縣,他親眼目睹過地主土豪、侵略者的種種罪行,也看到了共產黨領導老百姓開展斗爭的決心、一心為民的情懷,便萌生了參加革命的想法。 1949年4月,李雄加入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,義無反顧投身革命事業。 李雄并不是他的原名,他所在的部隊與當地的反動勢力發生過多次沖突,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,保存革命力量,他將自己的原名李海珠,改為了李雄,隱藏行蹤,開展地下工作。 李雄隨粵贛湘邊縱隊,投入到解放廣東五華縣的戰斗。國民黨胡璉兵團敗退到廣東,考慮到敵我雙方力量懸殊,李雄再次隨部隊上山兩個多月,和敵人迂回戰斗,直至迎來支援,一舉消滅敵人。 李雄隨軍歷經興寧、龍川、河源,最后到達廣州,為打倒國民黨反動勢力、解放廣東全境建立了不朽功勛。從一名普通戰士到廣東軍區訓練團排長,李雄時刻沖鋒在前。1956年,李雄被授予少尉軍銜。1958年,表現優秀的李雄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。 1950年,李雄(中)與戰友在廣州留影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1958年6月,李雄聽從組織安排轉業,來到水利電力部新豐江發電工程局(現中國能建廣電工程局),先后在南水水電站、深圳水庫、長湖水電站、樂昌縣“353”工程、韶關電廠、黃埔電廠、云浮電廠等重點工程擔任供應員、支部書記、生產隊隊長等職務。 “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。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?!被貞浧疬^往艱苦奮斗的歲月,李雄風輕云淡地說。 1960年,南水水電站建設期間,李雄帶著兩名技術員和一批工人僅用一個多月便開鑿出兩個洞,為大爆破創造了良好條件?!笆稚掀鹋?,腳底生繭,連續幾天待在洞里是常有的事?!蹦莻€時候的施工條件極其艱苦,很多施工材料都是肩扛人挑,李雄從來沒有怨言。 1975年,李雄帶領30多人進駐黃埔電廠。他們住在部隊農場的馬棚里,13平方米的小房子擠了7個人。 電廠附近要建設一座交通橋,要求10天內架通橋梁。因先頭部隊無法使用起重設備,李雄所在的砂石隊靠著人拉肩扛,提前架好了交通橋,為黃埔電廠施工打開了局面。 1984年,李雄在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現場辦公室 李雄駐扎項目一線33載,不怕苦不怕累,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分別于1984年、1990年被廣東省電力工業局和廣電工程局評為“優秀共產黨員”。 “中國共產黨總是出現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,在舊社會,是黨給了我們希望。聽黨話、跟黨走,為祖國的電力事業作貢獻是我不變的初心?!崩钚壅f。